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

政治史教学论文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于1870年九月四日革命后。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摇摆不定的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由1875年宪法确立的法国共和政体,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几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写得很含糊。人民版历史必修I是这样写的:“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乍一看,总统似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总统拥有跟美国总统差不多甚至更大的权力。美国是总统制,法国还有什么可说的。许多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肯定地认为法国就是总统共和制。但是,只要对照宪法原文,把教材上没有提供的有关内容找出来稍作分析,结论却并不如此。其一,“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既然由议会产生,自然要对议会负责,不可能同议会分庭抗礼。其二,总统有权任命内阁,要经众议院同意,众议院如果不同意,总统的任命就难以成行。历史上就发生过总统因内阁总理人选同众议院相争而自己最后失败的事情。其三,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却须参议院的同意,参议院当然不会轻易同意,参议院不同意,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也只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其四,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内阁负责的对象不是任命内阁的总统,而是议会中的参议院,政府首脑与作为国家的元首总统是分离的。其五,最为关键的一条,“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什么意思?总统的命令发出,若得不到内阁部长的副署,就成为一纸空文。“副署”意味着部长对总统的命令或国家政策负有责任,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或是重大失误,承担责任的就是相关部长。因此,为了保证国家政策没有重大失误,对于副署总统的行政命令自然要格外小心。因此内阁也就利用这条规定架空,掌握行政实权,使总统的巨大权力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了。以上所述,只在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是总统共和制,而是议会共和制。至于教材上所说的“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只是相对过去而言,如1848年11月通过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就比较小:“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可以通过内阁阁员将提案交国民议会审核;可以向军队命令,但是不得亲自指挥军队;不经议会同意无权宣战,无权宣布大赦总统的一切命令须由部长签署”等等。只是到了1958年,在制定第五共和国宪法时,调整了总统、议会和内阁的关系,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法国才逐渐变成一个总统制的国家。

二、日本的君主立宪

1889年2月,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正因为如此,这部宪法作为西方民主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之一而载入史册。人民版历史选修Ⅱ正面介绍日本宪法的文字比较少,主要突出了它的“局限性”:“宪法名义上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却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或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统帅海陆军等权力;议会虽然拥有立法权,但通过的法案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对天皇负责,天皇审片设立‘枢密院’,拥有最高决策权。”读了这些文字,人们会有什么感觉?那就是,立宪后的天皇跟封建时代的天皇没什么两样,依然享有那么大的权力;天皇之下的议会、内阁只是形式,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日本君主政体只是个“名义”,实际上却是另外一回事——于是乎,课堂上教师并不准备完整地向学生介绍宪法的具体内容,而是大讲特讲它的“局限性”、“保守性”,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既然日本宪法是从德国引进来的,那么它比1871年的德意志宪法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所谓的西方民主宪政不过如此而己。教材在误导教师,教材和教师共同误导学生!说实话,1889年日本宪法是有不少缺陷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日本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翻翻宪法的具体条文,仍能看到许多难能可贵之处,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宪法对保护人民权利即人权做了充分的明确的规定。如日本臣民“于法律规定范围内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日本臣民非依法律,不受逮捕、监禁、审讯及处罚”,“未经其许诺不得侵入其住宅及搜索”;“其书信秘密不受侵犯”;“臣民之所有权不得侵犯”;臣民“有信教之自由,有言论、著作、印行、集会及结社之自由;有“请愿之自由”等等。宪法关于保护臣民权利的规定达十条之多,内容之完整、具体,在世界宪法史上都是比较突出的。第二,宪法对天皇的权力也有多方面的限制。宪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三十七条、五十五条的内容分别为:天皇“总揽统治权”,但须“依宪法规定实行之”;天皇“行使立法权”,须“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天皇宣告戒严,“戒严要件及效力由法律规定之”;天皇“任免文武官员,但本宪法及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者,须各依其规定”;“天皇为保护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代法律之敷令。此敷令应于下次会期提交帝国议会,若议会不承诺时,政府应公布其将失去效力”:“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从中可以看出,天皇有很大的权力,但其权力却难于独立行使,须得各方“协赞”,不协赞就无法操作。天皇权力一旦与法律相抵触,则“依法律规定实行之”。天皇下达的临时性命令,下次议会不承诺时就“失去效力”。涉及到国务方面的天皇敕诏,“须有国务大臣副署”。就是说,天皇地位虽然很高,神圣不可侵犯,但权力却不是至高无上,天皇之上有宪法及法律的约束。这正如宪法起草者伊藤博文所言:“本来制定宪法的精神,第一在于限制君权,第二保护臣民的权利。”限制君权,保护民权,这两点1889年日本宪法都做到了,至少已经这样做了。由此看来,依宪法所确立的日本君主立宪,是真实实的事情,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务虚,那么徒有形式而已。

三、结语

以上是西方民主政治史教学中的三个具体问题。经过讨论,我们超过教材局限看到了历史事物的另一面————比较真实的一面,还从中悟出了一点道理:

1、只有具体完整的历史,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历史教材编写应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完整,切莫断章取义,否则会使历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还会给历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新时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道德的全面发展才能顺应社会潮流,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这也是现今高中政治教师探寻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长此以往,无法保证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学习中产生很多困难。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是诱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而时事政治是这座桥梁的奠基石。例如,在进行“价格”这一章的讲解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市场水果上涨的现状,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得到水果价格为何上涨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和大多数人的观点相符,通过时事政治引导,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

二、结合时事政治教学的主要策略

高中课程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还要承受高考带来的压力,所以,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事政治,他们对社会环境知之甚少,虽然政治课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是现今的政治教学也基本上是理论知识教学,变得越发枯燥无味,教师只会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对学生很难产生吸引力。在高中政治课上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穿插教学。社会上的时事热点思想性比较鲜明,时代感强烈。虽然教材中的知识较为稳定,但是教材内容不可能跟随现今社会形势及时更新,在教学中,用时事政治代替教材中滞后枯燥的内容,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有趣,增加政治课的新鲜感。由于学生对时事政治了解并不多,所以教师的引导教学比较重要,合理的运用时事政治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应该确保时事政治内容和教材关联紧密,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时事政治,对教材知识有更加充分和深入的了解。所以说,教师利用时事政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好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时事导入教学。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创建情境课堂,对学生良好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时事政治情境课堂能够让学生快速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时事政治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点,创建情境课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虽然时事政治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仍然是教师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即首先是保证时事热点的针对性,社会瞬息万变,每时每刻都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事热点层面、内涵比较丰富,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时事政治讲解,也就是保证时事政治的“针对性”,这样实际上是辅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最近的热点问题“雾霾”,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时事政治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进行时事热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是保证时事政治的新颖、现实,顾名思义,时事政治要求的是新颖、符合当下,在选择时事政治内容时,应该尽量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时事政治内容应该能够“以小见大”,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逐渐向国内和国外拓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热情,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结束语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时事政治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时事政治其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于一系列实际案例的引用,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可以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事件背后的内涵。通过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自身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时事政治的运用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内心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主动性作为支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时事政治的运用,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过程的时代感,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良好的激发。另外,时事政治的运用也弥补了教材资料中的一些不足,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课前评论。在政治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于本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按照次序安排学生对于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阅读,并且提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与评论。政治教师本身要对于课前评论进行充分的重视,并且将时事政治的实时性进行深入的体现。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材《征税和纳税》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对于当今社会所得税调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并且给予学生有关材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问题。通过抓住教学中的契机,有效地将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及时性进行体现,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良好的沟通讨论气氛当中完成政治课程的学习。

第二,热点讲解。在进行热点讲解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实时发生的社会大事,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专题讲座,针对于专题事件进行讲解。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现阶段社会上少数暴乱分子组织的打、砸、抢事件。通过对于社会热点的打、砸、抢事件进行专题的讲解,让学生客观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我国悠久的历史,并且明白当前其他分裂势力的险恶用心。开展时事专题讲座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并且运用政治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更加提高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水平。在开展教学热点讲解中,教师要充分准备,并且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教学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活动拓展。合理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对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于社会上一些出名的公众人物进行举例,并且阐述不同人物其本身的价值实现的过程。通过对于一些人物的成长历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于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拓展和丰富,通过引入课堂演讲、辩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探讨人生价值的相关问题,并且逐渐地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堂外,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索生活和世界。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时事政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适应了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中一些政治内容的滞后性进行改进,提高了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多关注时事,科学地运用教学理论,以敏锐的政治教学嗅觉来选择合适的时事材料。

作者:谈潇妤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

一、激发学生对时政探究的兴趣

想要让时政分析更好地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同样需要激发学生们对于时政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当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当下的时政热点,并且培养学生们对于时事政治的观察与留心的习惯,让大家对于这部分知识更感兴趣。学生们只有对于某种学习方法或者某件事物充满兴趣时,才会花更多的精力展开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深化了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如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节内容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和平与发展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我会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引入一些好的当下的时政探讨话题。鉴于诺贝尔和平奖刚刚揭晓,我会引发学生们对于这一奖项的关注,并且让大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一下今年诺贝尔奖项的一些实际意义。这个话题立刻引发了许多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分析兴趣,大家都侃侃而谈,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教学氛围不仅立刻变得十分活跃,学生们也在积极的参与中很好地深化了对于本节教学知识点的体会。

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

想要让时政分析更好地辅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展开,这同样需要教师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且做出教学模式的革新。传统观念上会让我们觉得政治课程是充满说教意味的,很多知识都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之所以会留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印象也是由于很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十分陈旧所致,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这一点上做出改善。应当尽可能地多元化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们展开时政问题的分析时可以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这不仅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推动,也能够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例如,举办各类政治知识活动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这些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政治知识比赛竞答,政治事件评论征文等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情怀进行了熏陶。又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和制定班级报纸,这不仅有利于宣传政治事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电脑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反思批判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也能够让时政的探讨更好地提升政治课程教学效率。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要想加强时事政治教学,首要的就是收集最新鲜的时政材料。时事政治,讲究的就是“时”,就是最新的、具有学习意义的国内外新闻、时政热点,因此要排除不具备时效性的材料。当然,这些时政材料不仅要是最新的,还要是正确的,是经正规渠道(如新闻、报纸等)获取的。由于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对于来源于网上的信息要加以辨证,分辨其是否是准确的、可靠的。此外,这些时政材料除了时效性、准确性之外,还应具备正面性,要选择正能量的时事材料,切忌将一些反动的、带有负面影响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闻带进课堂。

(二)鼓励学生收集材料举办“新闻会”

仅仅教师收集时政材料毕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材料,将学生的目光从狭窄的学校和家庭转向社会,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来收集材料,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培养他们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在学生收集完材料后,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小小的“新闻会”,每节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学生进行新闻,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要闻后,教师应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结合新的时政资料,进行理论教育

以前,有许多学生只注重主料,只攻数理化,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开始安排学生收看新闻,我们便决定利用这一手段,从学习邓小平理论入手,加强德育的渗透工作。我们抓住了一些学生能感受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学生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初三学生政治理论的学习态度明显有了改观,一位学生说:“以前学政治理论虽然知道它是正确的,但感觉离我们太远了,没积极性,而今学习邓小平理论则有现实的、直观的材料让我们感受,使我们认识到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这种认识必然会化为动力,促使学生去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时事教育

1.举行时事知识大赛。一些学校会举办校中学生时政大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在班级内进行预赛,之后参加年级复赛,最后确定学生参加学校的决赛。通过广泛宣传,层层选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2.引导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时事小报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巩固学生时事政治材料的记忆,加深了解。(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编写时事小报,可以是一周一期,也可以是一个月一期,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在学期末评比出做得最好的时事小报,对该组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在时事政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撰写小论文,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政治观点,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对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一番评论,对自己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一番思考、探索,论文字数可以不限制,时间也可以放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评论能力,对于一些优秀的小论文,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范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投稿到报纸上,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发展本体,以培养学生成功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以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成为当前现代化教育的主导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时事政治是当前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当下形形色色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及人文问题等,较大程度地体现当前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政治教育中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有助于打破原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时空局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发展。

1.时事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学强调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其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而时事政治教育正是体现这一时代感的核心教育课程,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所以时事政治教育最能调动高中生对政治学习的主动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死板、枯燥,教材中所举的事例大多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缺少新鲜感,学生渴望开阔眼界、增长时代知识,学生学习探究当下社会问题的热情不能因此被点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政治教育无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时事政治教育因其自身具有时代性、丰富性、新颖性及动态性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深受学生的重视与喜爱。

2.时事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而忽视对时事知识的普及,导致高中政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无法把平日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学习与生活相脱节。时事政治教育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对时事政治事件现象的分析与解答中,促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在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职能,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入时事政治,鼓励及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将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打破教师“一支粉笔”、“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探讨的时候,要适时地在一旁进行指导,聆听学生的想法。时事政治教育本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放松式的自主学习课堂更有助于让知识悄无声息地进驻学生的脑海。

2.设置专题讲座

社会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新闻事件产生。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或是国家颁布实施重大决策时,高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专题进行时事政治事件演讲,向学生传达时事知识,让他们了解当下世界格局和社会现状。如前段时间出现的新疆分裂势力在昆明汽车站的砍杀事件,导致众多无辜百姓死亡,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对于这起事件,教师可以开展以《严厉惩治暴力分子,保护国家人民安危》为主题的讲座。通过讲座,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新疆悠久的历史,得知新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的事实,知晓当下国内外的局势,国家对于暴力分子所持有的态度。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学生对事件有了明确的态度,领会和掌握了事件的精神实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提高政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课前课后穿插时政知识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课前准备

提前告知同学们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小组在一起预习研讨,时间紧,自己预习;要明确学习任务,注意力要集中,要充分提起兴趣,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对新知识胸有成竹,找出难点重点,以便课上有备而来。课上,通过明朗周密的讲述、清晰的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带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身边的事情举例,因为喜闻乐见,就能够让学习津津有味,因为与实际生活相关,就容易开启思维。新知识如果涉及学生不了解的内容,就需要找一些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以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换花样,形象生动,语言风趣,注意不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如疏导百川归海,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反应。

二、掌握新知识要牢固

讲授新教材,要吸收到位、彻底,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部掌握。一般而言,通过上述方法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新授课的内容及时的、形象的、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传递,有层次讲方式有计划、由表及里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旧碰撞,要使之产生火花,坚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朗读、即兴演讲、辩论等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趣味十足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对新知识要自觉地领会,促使知识的授受顺利完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到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主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益于一生的成长。提问题时,要讲求方法,注意恰到好处,不仅仅让学生感觉到轻松,还要掌握知识,更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成为想学、爱学、会学,适度点拨,及时启示,利用时间,当堂总结概括,达到每一课都能够当堂理解透彻,当堂进行巩固。学习之后,及时练习,练习之后,及时检查,查询练习的效果,让学生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提高认识能力,升华情感,发展智力,也有利于开展新课的学习。

三、注重课堂管理

新课的讲授,课堂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课堂评价是补充,课堂管理是维系教学的辅助手段,三点构成了全部的课堂活动,课堂管理对前两者起着制约、促进的作用,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情绪,让他们群情踊跃的回答问题,精神状态良好的听讲,如果个别学生有过度紧张和焦虑,要及时消除。假如有了冲突,注意缓和矛盾,以期学生精神旺盛集中,保持身心健康,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注意力能够自始至终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能够准确、高效,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不断得到激发,思维活动能够充分开拓,对学习内容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四、教师要认识到政治理论课的功能

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结构严谨,注重实际需要,强调经验感受,与社会契合,目的明确,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疑惑,提升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激励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使之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还要有善始善终的品质。理论与理论结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让他们具备敏锐的思维、良好的修养,坚定他们的信仰,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为增强学生的信念,教师平时可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热情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思索省悟,在实践中将知识熟练运用,富有创造精神,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大思想道德的培养。

五、教学要进行反思

教学的目的,旨在遵循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教育,遵照科学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让学生接受到完整的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品德臻于完善,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科学的实践、社会生产方面的实践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等的综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把法律制度、政治观点、社会道德转化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源和内在、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过程就是提升理性,构建理论框架,通过学习认识真理,把认识真理的过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众所周知,理性是思维的灵魂,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关键,学习是可以控制的,教学的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教学的内容可繁可简,答案多元非唯一,学生学习,教师辅导,以学生为主体,不以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最高的目标和主要的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情境有所变化,知识是有生命的,认识知识的过程要充满生机,知识不要被限制在条条框框当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促成教学过程完成的因素很多。一个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难以做到客观的判断。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真理,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教学也要与时代相呼应。

六、小结

总之,政治教学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万言难尽,教师要多方考虑,不断请教同仁取长补短,为教学竭尽微忱,奉献自己全部的光热。相信经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政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作者:周立伟单位:迁安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什么是“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顾名思义,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目标导入,时间为两分钟左右。教师走向讲台,开门见山引出新课,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时间为15分钟左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看书,教师随后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检测达标。第三环节,互助释疑,时间为15分钟左右。此阶段包括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通过有效手段了解学情,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第四环节,达标检测,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作业,在实践中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从目标导入看高中政治教学中“四步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四步教学法”中的目标导入要求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对于数理化学科,使用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清晰明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但对于政史地学科,使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效果会更好。如果每位教师上课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这对学习兴趣本来就不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当然,无论哪种导入新课的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我在听西安中学远程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就是直接引入新课,但是学生都听得很认真。而我所在的旬邑中学,经过实践发现,对于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来说,不适用于“四步教学法”直接引入新课。因此,“四步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只适用于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三、从自主学习看高中政治教学中“四步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对于学习较差又没有自制力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相当于给学生上课走思分神打好了前奏。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非但没有学习到知识,反而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以旬邑中学高二文科班为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验班学生可以很好地抓住自主学习的时间,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可以抓住自主学习的时间,而普通班只有一两名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在教学上应当区别对待。自制力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必须放弃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效果。

四、从互助释疑看政治教学中“四步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互助释疑第一步是全员纠错,对于数理化等学科来说,此方法甚好,但对于政史地等社会科学类学科来说,让学生做板演浪费时间。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的小组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这样的公开课、示范课的小组讨论都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有的教师为了上一节示范课,在课下练了十几遍。殊不知,除了这节课,该教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什么样,师生配合又是怎么样。课改是为了学生,为了课堂追求效果,而不是为了博大众眼球一亮。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时候,教师的本职工作内容不能忘。任何问题都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让“四步教学法”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去。

五、从达标检测看政治教学中“四步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四步教学法”第四步达标检测要求学生运用知识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提前精心挑选高质量习题。在做习题前,必须对于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以政治课为例,学生做习题之前先集体复习,这样学生会被集体气氛所带动,复习效果更佳。做练习题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说出答案,然后让说错答案的学生进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确答案。“四步教学法”的达标检测环节要求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把作业收走,放到课后去批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当堂所学知识必须当堂练习巩固。对于选择题,应当堂练、当堂讲。对于学生分歧较大的习题应该祥讲。对于非选择题,教师让学生说出做题思路即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指导学生更正了错误。因此,对于“四步教学法”的最后一节环节来说,是基本适应于所有学科和所有学生,但也要稍加调整。“四步教学法”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其固有的优势。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能够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但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和具体学情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四步教学法”的每一步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第一步目标导入和第三步互助释疑适用于理科类学科,不适用于文科类学科。第二步自主学习适用于自制力较强的学生,不适用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最后一步达标检测适用范围比较广,但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做出调整才能适用于具体课堂。从总体上来讲,“四步教学法”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类学科,而比较适用于自然科学类学科。适用于自制力较高的学生,而不适用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什么是高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作者:雷文花单位:陕西省旬邑中学

第三篇

1精编学案———引导每一个学生

1.1紧扣教学目标,坚持趣味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一是紧扣目标,设置情境。学案的编写应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设计问题,保证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应注重问题探究,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获得提升。情境设置应坚持生活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探究性的有机统一。如设置“谈中秋、品中秋、话中秋”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中秋佳节中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正确态度。二是逐级生成,难易适中。学案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学情的差异,设计的问题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通过问题的分层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运用学案预习时都能有事可做,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提高预习的效率,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1.2做到有批有改,进行科学指导

首先,有批有改,确保质量。学案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高中政治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坚持“双批双改”,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掌握学生课前有疑问的知识点,确定重点展示的内容;展示过后,将导学案收集进行第二次批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并对解题技巧和规律进行及时补充。其次,科学指导,因材施教。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学案各要素的作用,如《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案中,“学习重难点”在于明确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关系,确保预习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每位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案中相应的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导学案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2巧设教学导入———唤醒每一个学生

2.1紧扣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一是紧扣教学目标。导入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导入的材料选择、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运用猎狗捕捉兔子的寓言故事导入,既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紧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二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设计导入环节,活跃他们的思维,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中,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后搜集的由于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如“史上最短命的小学”、“干涸小河上的三座壮观的桥”等,通过课外资料搜集,让学生关注科学决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2.2针对教学内容,巧用多种导入法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导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目标之一是使政治课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学科。因此教学应从实际出发,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课文教学内容。如《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课中,运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导入,使党、“三个代表”等枯燥知识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二是运用热点时政导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课程,政治教师授课时应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时事政治说明教材理论,从而使书本知识更富生机和活力。教师通过热点时政材料导入,将时政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下学习中。如《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课讲授时,运用“人民日报:中国钓鱼岛岂容他人肆意‘买卖’”一文,阐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三是策划课堂活动导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如表演、歌唱、游戏、辩论等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身体验,感悟知识,提升能力。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课中,通过思维大碰撞“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辩论导入新课,活跃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3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

一是视频资料导入法。针对政治理论的抽象性,在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素材,使原本生硬呆板的政治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采用的视频资料有历史纪录片、影视综艺类作品、专家发言类材料、新闻报道等。二是FLASH素材导入法。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FLASH素材导入新课,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如在讲授《哲学生活》一书时,播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FLASH素材,使学生如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之感,课堂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三是图片导入法。如通过图片展示“和平与战争、贫穷与富裕、悲伤与快乐、胖与瘦”等导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一课,形象地说明矛盾即对立统一这一哲理。四是歌曲导入法。如用“走进新时代”导入《新时代的劳动者》,用“春天的故事”导入《市场配置资源》等。

3完善课堂展示———发展每一个学生

3.1坚持三点原则,提高展示效果

一是问题性原则。问题性原则是指展示的内容是共性的、易错的问题,重点展示探究性问题、难疑错问题。二是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是指展示方式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高中政治课堂的展示应注重通过对话讨论交流,疑难问题探究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三是生成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3.2教师关注细节,适当适时进行点拨

一是做好调查,精选内容。课堂展示内容贵在“精”,要求教师选择展示内容时要充分研究学情和教材。通过批阅导学案,归纳出学生自学中的疑难点,通过课堂观察、访问小组,科学设置展示的问题。二是关注细节,规范展示。政治教师在课堂展示中,应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了解学情。即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聆听学生质疑探究,询后问学生是否存在疑惑,检查导学案,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点。通过关注细节,适时调整展示方法,确保展示高效。三是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如何做到活而有度,乱而有序?当学生的展示远离教学目标,学生的争辩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巧妙的引导和点拨。

3.3学生充分准备,人人参与

一是充分准备,高效展示。展示应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学生应充分预习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负责展示的同学应熟悉展示内容,确保展示内容有条理、有逻辑,确保展示的高效性。二是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合理分工,让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人人参与,各展所长,各有所获。三是形式多样,激发兴趣。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在选择展示方式时,学生应跳出常规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模式的限制,巧妙寻求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4妙用课堂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

4.1坚持“以学论教”,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目标,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及实际需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品素养,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2实施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变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元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参与评价的学生、家长、管理者增强对政治课的认识和重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反馈调节等功能。二是评价内容多元。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中,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作为评价的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三是评价方法多元。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变传统的纸笔测验为观察访谈、创意奖励卡、学生成长记录袋法等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

4.3利用评价结果,形成竞争氛围

一是明晰处理结果的目的。应明晰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成为一次“幸福之旅”。二是确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应明确课堂评价的标准,课堂评价结果处理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细化成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为依据,可以将学生的表现与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学生达成标准的程度与标准的差距,就可以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分析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操作指标体系。三是实施有效的反馈与交流。评价的核心在于反馈。反馈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从而实现自我反馈,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引导、自我监控的学习者。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应及时和学生交流,深入了解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以期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进步。

作者:邹彩虹吴克明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篇

一、高中政治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现状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注重形式,实质性的合作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没有问题思考的时间,教师往往都是提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师无论问题简单与否,不管其是否有小组谈论的必要,都让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会使得讨论没有任何实质的价值;第三,教师设置的教学流程,根本不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在小组讨论时,性格活泼的学生过于积极,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很少发言,真正在讨论结果回报是,也一直是特定的几个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态度消极,不合作、不分享、不发言,甚至不太友好。这样就会使问题讨论没有完成就草草结束,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1.合理地建立学习小组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要建立学习小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和合作。但是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小组的人数,一般定在4~6人,这样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人员安排上,本着互补心理进行,安排不同性格、性别、成绩的学生一组,可以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建立小组后一段时间,要定期的调整小组成员,便于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

2.转变以往的政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改变以往政治教学模式,不要以讲为主,要切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时间让其参加小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往政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将课本上知识点串通一遍,再重点讲解一些重点难点,这样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枯燥,难以接受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学习讨论能力,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对知识的认识也会更加牢固。

3.营造政治课堂上的合作氛围

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肯定比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政治课堂合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对政治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随时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在这种学习氛围下,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也能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参与进去,对讨论问题的结果进行小组间传递,这样能实现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小组间的竞争力度。

4.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技巧指导

在政治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也不能过度的放纵学生,要适时指导学生一些小组合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互帮互助意识,推动小组合作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要对课堂教学纪律和流程严格控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切实进行小组合作教学,避免出现借讨论之名义进行闲聊的情况出现,并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力度,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总结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学方式较为呆板,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其突破点之一是改变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来。本文拟从问题引导式教学概念的界定出发,从问题设置、课堂组织和教师角色重构等方面探讨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若干建议。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内涵问题引导式教学是指在充分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状态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思考、讨论,进而通过课堂讲解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问题引导式教学并不等同于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课堂讨论进而进行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为中心,把教学组织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引导式教学兼具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实践看,它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涵盖的问题庞杂,如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面面俱到地讲解,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引导式教学不再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面面俱到,而是根据课程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法聚焦于若干问题,在学生充分预习、思考的基础上将问题讲解透彻,这有助于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在各高等院校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此类课程枯燥无味,是照本宣科的空谈,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凑数”“走过场”,很少关注教师的讲解。问题引导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它围绕学生的兴趣做文章,通过创设与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抽象知识,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生群体既具有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又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极为广泛。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各类社会现象,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和责任感。问题引导式教学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来组织教学,把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在问题探究中促使大学生逐步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1]4,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思想与观点的交流互动中,必将使学生加深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开展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从问题设置、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合理设置问题开展问题引导式教学,首要的环节是合理地设置问题。只有问题设置得合理,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第一,要围绕社会热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2018年,党的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随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和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标志着新时代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正式揭开序幕。因此,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时,可以围绕深化机构改革设置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要求。第二,创设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理论性,也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课程教学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引导他们通过深入思考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蕴含的科学立场和精神力量。第三,创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置相关问题,把政治思维锻炼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例如,结合汽车工程、汽车服务专业学生的特点,可以引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公路管理体制等问题;对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可以列举与我国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信息传导系统相关的问题。

(二)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的重点在于科学地创设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讲解相关理论。因此,在科学合理地确定问题之后,课堂教学设计要以问题为中心,利用相关理论从多个方面剖析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来设计。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有哪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依据何在”等问题;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时,可以在客观评价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进而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当前党建领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三)注重问题的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专题的数量受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太多,为使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扩展。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理解相关知识;在课后复习、作业等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设置一些扩展性问题,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等途径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学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时,可以设置如何辩证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认识传统社会官僚制中央集权君主政治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积极因素、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有哪些负面影响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高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引导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构

提高问题引导式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重构,即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一)增强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师都应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让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接受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所倡导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直接的教学目的。”[2]32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现象,他们虽然关注知识的讲解,但较少思考如何通过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校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教学监督,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和师德水平。

(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理论,还要重视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国情,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除了扩充专业知识和钻研教学法外,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会研究“教情”和“学情”,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以及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学习需求,以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二是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转变备课重心在问题引导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把备课重心放在教学总体思路的设计上,而不是简单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教师应该探讨如何使教学既有理论含量,又有现实感和深度,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深入思考教学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准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和结点,在不同的起承转合环节中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渗透价值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52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引导式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不少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管理凌驾于教学、教学服务于管理的现象,这种背离以教学为中心学校管理理念的做法,必定对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各类学校都应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切实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应科学合理地设置领导评价、督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所占的比重。此外,要特别注重教学评价的价值目标,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教学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其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计划。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不少高校因教师数量不足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这不仅不利于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开展,而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教育部提出的师生比1:350的要求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另外,高校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学习锻炼机会,通过教育培训、定期研修、外出考察、社会实践等途径,使他们不断扩充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引导式教学以问题的创设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为问题引导式教学打下基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网络等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例如,高校可以以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网站等为依托,建设并充实课程影音库、图片库、文章库、电子书库,实现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学习资料。从各高校近年来的资料库建设实践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料库具有内容丰富、使用便捷、可选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总之,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问题引导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高校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部署,进一步优化问题引导式教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教学针对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当然,问题引导式教学虽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它并不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这种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鲍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探究导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4―6.

[2]佘双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规律探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2):27―35.

政治史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被广大群众所推崇。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升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中医医护院校的学生将会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双证制模式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拥有校方颁发的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认证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之所以对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实际上是由我国中医发展形势以及目前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而造成的。学历证表明了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了学分并且符合相关的毕业标准及要求,校方颁发了学历证以此证明;而职业资格证是指通过专门的职业认证机构对该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估,其专业技能符合了该职业的相关要求,技能达到相关的指标,而由专门的机构颁发给学生职业资格证,证明其能力可以上岗,符合职业标准。双证制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也体现出了我国目前对于中医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标准。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指其对于专业技能掌握熟练,并且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上岗,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效率,加快节奏。当今社会不管哪个行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并且技术高、能力强的人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而评判其技术能力是否过关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双证制模式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双证制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2.1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环节想要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然要先着手于突出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对于其基础技能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技能的综合培养可以通过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活动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专业课程培训还可以增加实习环节与各种专业技能的课外培训、竞赛等。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以及校外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相关的社团活动。[2]校方同时也要加大实践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构以及保障制度,以保证各种改革措施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顺利实施,真正在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环节作出卓越的贡献。从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方面也要进行更深的改革,完善且健全的监控与保障体系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双重监督,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2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便是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实践过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扎实的动手能力,以提高以后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改革和建设中,必须要给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足够的重视。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对实验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3]对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这其中包含着硬件系统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的建设。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平台的同时,更加要注意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确实能够将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理论知识也为实践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两方面的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不仅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对于校方而言也是培养质量上的突破和改进。

2.3培养师资力量,加强考前培训一方面,学校应该要高度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组织老师参加各种定期临床实践活动,实施继续教育计划以及各种形式的中短期培训,通过这种方法,丰富教师临床实践经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授课质量,壮大师资队伍,促进师资团队的优化。经验丰富的教师应该要积极投入到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中,促进其工作能力和教学技巧的提高,并使用多种考核方式,尽可能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针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奖励,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要注重考前培训工作,安排合适的教师专门负责对学生的报考专业进行有效指导,统一为学生集体办理相关报名手续;建立健全相关师资队伍,组织开办各种强化辅导班以及冲刺辅导班,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丰富其专业知识;学校还应该要面向学生提供各种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籍,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老师负责统一代购工作;加强模拟训练,让学生熟悉答题卡的填涂方式,提醒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让他们心里有数,减少紧张心理,能够坦然对待考试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各项考前准备工作,将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切实贯彻和有效执行,促进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提高。

3结论